Page 27 - 《共产党人》2021年第20期
P. 27

|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久享“塞上江南”之美誉,形成了以悠久的农
                                                                耕文明和高效的引黄灌溉为物质基础,以人与自
                                                                然和谐共生为主要内涵的生态文化。宁夏是黄河
                                                                文化的最早发祥地之一。水洞沟旧石器遗址展现
 推进宁夏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建设                                                了远古人类依靠黄河而生息繁衍,贺兰山岩画和


                                                                大麦地岩画展现了黄河岸边、贺兰山下的游牧文
 自治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化。自秦代起开渠引黄河水灌溉,历代不断拓展
                                                                延伸、扩大修缮,逐渐形成了完善的引黄水利灌溉
                                                                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治黄、兴水技术和经验,催生

                                                                了先进的农耕文明。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先
                                                                后兴建了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和沙坡头水利枢纽
                                                                工程,结束了宁夏无坝引水的历史。宁夏人民较
                                                                早开展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创造了“人进沙退”
                                                                的治沙奇迹;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打造

                                                                了“山顶林草戴帽子、山腰梯田系带子、沟头库坝
                                                                穿靴子”的六盘山生态治理模式。党的十九大后,
                                                                宁夏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响了“贺兰山生
                                                                态保卫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8年,宁夏

                                                                平原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2017年,宁夏引
                                                                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18年,
                                                                银川市被认定为“国际湿地城市”。
                                                                     久行“塞上儿女一家亲”之传统,形成了以长
                                                                期交往交流交融为历史基础,以手足相亲、守望相

                                                                助、团结奋进、共享繁荣为主要内涵的开放文化。
                                  青铜峡水利枢纽         申进湘/摄
                                                                几千年来,宁夏长城内外、黄河两岸是各民族移
                                                                民发展、共生共融的重要区域。战国、秦、汉、隋、

                同感、维系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                          宋、明等先后在宁夏修筑长城,见证了农耕民族
               “集体主义”是黄河文化的内在特性,是新时代践                           与游牧民族的纷争融合、共生共存、和谐发展。
                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借鉴。                                1935 年,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
                                                                后,留下了“单家集夜话”的红色佳话。1936 年,
                           黄河文化的主要特征                            在同心县诞生的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开

                                                                创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1958 年,宁夏回
                    宁夏因黄河而兴、依黄河繁衍生息、靠黄河繁                        族自治区成立后,各民族团结奋斗,在共建共享、
                荣发展。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黄河文化在                           共居共乐、共学共事的美好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
                这块沃土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并熠熠生辉,集中凸                          望相助,开创了“划区自治兴宁夏,于今团结史无

                显出三大特征。                                         前”的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

                                                                                                           2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