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共产党人》2019年第09期
P. 46
|党风廉政|
头到哪儿,吴忠良的身体就挡到哪儿,硬是用血肉 头顶的苍穹,日升月落,亘古如斯。
之躯保下了这棵黄连木。 复兴征途路漫漫,如今铿锵启程。接续谱写
追本溯源,吴垭村村民知恩图报的品性,与这 中华民族优良家风的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
所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私塾有关,与距此六千米 心,将善仁内涵发扬光大,并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
外的河南内乡县衙文化积淀有关。 值观,被广泛践行。
吴登鳌,清光绪年间内乡县衙主管事务的胥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吏,正是今天吴垭村的先祖。吴登鳌在任期间,适 我们不是以它来指导,而是要在今天把其中的优
逢这座县衙修缮。他清正廉洁,挡住了各种歪门 秀的内涵、精神、概念、价值观,转化、创新运用于
邪道,杜绝了各种偷工减料的行为。让这座历经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风雨沧桑、闻名全国的古建筑,至今仍巍然屹立。 江西省莲花县坊楼镇沿背村,“甘祖昌”故居。
这块石材上“吴登鳌验讫”的刻文,便是当年的历 甘迪(甘祖昌曾孙女):我叫甘迪,是甘祖昌将
史佐证。 军的曾孙女,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房子,就是老爷
而吴登鳌仅仅是行走在这座“天下第一衙”里 爷的故居。
的一个小小的胥吏。 这个叫甘迪的姑娘,每天如数家珍般地向慕
始建于元大德八年,即公元 1304 年的河南内 名而来的全国各地参观者,讲述着甘祖昌将军的
乡县衙,是中国古代的官署衙门,也是中国古代官 故事。
衙建筑的历史标本。内乡县衙是以北京故宫为蓝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农民成为将军的人有许
本,汲取长江南北的建筑风格设计而成的一座县 多,从将军返乡当农民的只此一人——甘祖昌。
级官衙,占地面积 4.7 万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 18 这栋如同部队营房的建筑,便是甘祖昌回乡后居
进,房舍260余间,一直享有“北京看龙头,内乡看 住的地方。
龙尾”之美誉。 故居内悬挂着的一幅幅照片,都是甘祖昌和
在内乡县衙内陈列的史料中,从唐宋至明清 乡亲们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场景,他的脖子上系着
乃至民国时期,有名可考的县官达 240 位之多。 一条白毛巾,和普通的农民没有两样。
很多人留下了政绩,也留下了揭示官与民、荣与 开国将军甘祖昌返乡当农民,不是普通意义
辱、得与失辩证关系的大量匾额和楹联,堪称“一 上的解甲归田、颐养天年,而是用了29年的时间,
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 带领乡亲们修建了 3 座水库、25 千米长的渠道、4
王晓杰(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这个县衙里 座水电站、3 条公路、12 座桥梁。尤为可贵的是,
边,我们官德文化的代表之作就是这副楹联,“吃百 为了家乡的建设,他将工资收入的 80%都用在了
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 这些工程上。
姓”,这是上联。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 甘祖昌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干革命不是
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副对联就两句 为了个人升官发财,不是推翻一个剥削阶级,再培
话,但是辞藻并不华丽,通俗易懂,谁都能看明白。 植一个新的特权阶层。”
这些楹联,可视为官员“至善之性”的缩影,也 面对丈夫甘祖昌无悔的人生选择,妻子龚全
是古代官吏中那些以百姓为天、关心民瘼、清廉勤 珍毫不犹豫地夫唱妇随。从没有干过农活的她和
政优秀廉政文化的最好注脚。 自己的孩子一起,拜乡亲为师,从零做起,开始了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归 她的别样人生。
宗炎黄、溯源华夏,善心光明,居仁由义,如同我们 龚全珍(甘祖昌夫人):我这个老头子厉害就
44 共产党人·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