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共产党人》2021年第24期
P. 52
乡村 乡村
振兴
振兴
柿苗打茬,一派忙碌的景象。 会都开不了的学校。“当我第一次走进学校时,校
“我家里 5 口人,丈夫在外打零工,今年村里 园里全是土平房,厕所是旱厕,冬天取暖用煤炉。”
建设的温棚开始投入使用,我第一个就报名了,在 2020 年,徐红艳调入西夏区第十七小学担任副校
温棚工作不仅有收入补贴家用,还能减轻丈夫的 长,初到学校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
负担,照顾上学的孩子,一举多得,日子越过越 乡村振兴不仅要振兴经济,还要振兴教育。
好!”在温棚里务工的刘凤弟高兴地说。 在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的关心支持下,2021年
过去,富宁村因为经济基础薄弱,没有支柱产 9月,占地近30亩的新学校全新亮相:不仅水泥跑
业,村民增收渠道窄,收入普遍比较低。想要大家 道变身为塑胶跑道,还有供师生锻炼的室内运动
伙儿的腰包鼓起来,村党支部研究确定发展产 场;学校内电脑室、舞蹈室、远程互联网教室等功
业。富宁村党支部带领村民积极探索“龙头企业+ 能教室一应俱全,与城区学校别无二致,孩子们在
合作社+种植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 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无差别的优质教育
规划建设占地 160 亩的富宁村现代农业产业园, 资源。
日光温棚总投资1200万元,重点培育草莓、樱桃、 “搬到新学校我特别开心,学校里的电子设备
水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已建成 19 座日光温 非常先进,老师讲课变得有趣,我们听课也很开
棚,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 17 人,三期 13 栋温棚正 心。”学生段雪婷高兴地分享着搬迁到新学校的
在施工,还可以提供就业岗位 10 余个,农业产业 喜悦。
园每年增加村民收入60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30 “家门口的教育办好了,家长们都在感慨共
万元。“大棚里的蔬菜今年才开始种植,目前普罗 产党好,政府为富宁村的孩子们办了件大好事!”
旺斯西红柿已卖出1000多斤,村民们已经尝到了 徐红艳感慨地说道,“如今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
现代农业、科技种植的甜头。”日光温棚负责人樊 完善,有了远程在线课堂,孩子们不出学校也能
素贞向记者介绍。 享受到北京、上海等地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今
与此同时,富宁村2000平方米帮扶车间也在 后,我们的师资力量也要跟上,把骨干引领与教
紧张施工中,计划2022年3月投入使用,通过引入 师提升同步推进。借助交流优秀教师资源,通过
第三方企业带动村民开展服装剪裁、缝纫加工等 学科专题讲座、随堂指导、公开课示范等方式积
项目,预计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每个就 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行结对帮扶的教研提升
业岗位年收入可达到 4 万元。如今的富宁村,产 方案,形成区、县级骨干教师带动校级骨干教师、
业发展有了“大飞跃”,真正实现了产业从“无”到 校级骨干教师带动普通教师的教师队伍成长机
“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让移民群众 制,让教师安心从教,快速成长,成为乡村教育的
有产业、有就业、有家业。 根基和支撑。”
从环境看建设,从产业看经济,从乡风看治
由旧到新,校园里传出希望之声 理,从教育看未来。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富
宁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民们住上了
红白相间的现代化建筑,宽敞的塑胶运动场, 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形成了好风尚,一幅“新农
现代化的体育馆……来到富宁村,西夏区第十七 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正
小学格外耀眼。 徐徐展开……G
很难想象这个小学的前身是一个占地不足
责任编辑:何青芳
10 亩,只有一块水泥地作运动场,学生们连运动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