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共产党人》2019年第09期
P. 13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题,更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只有扎根人                           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
                民,与人民群众同心同行,文化文艺和哲学社会科                          是扎根人民。关在象牙塔里不会有持久的文艺灵
                学的创作之源才能永不干涸,文学艺术和理论之                           感和创作激情。那种把创作看作“一个人的风花

                树才能永葆长青。                                        雪月”“身边的小小的悲欢”,注定是没有出路的。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                         作家柳青在农村蹲点14年,对老百姓的了解真正
                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世界上没有抽                          做到了心心相通。中央或者省里的一个文件发下

                象存在的文艺,也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                          来,他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劳动
                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起步受惠于马克思主义                           人民真正过着最深刻、最丰富的内心生活。”这是
                传入中国,其后的每一步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马克                           他对劳动人民最真心的敬重。
                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决定了以人                               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同样如此。“纸上得

                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研究导向。文艺创作和哲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远离现实、闭门造车、
                学社会科学研究都必须首先回答好这个总前提,                           空疏论道,一定出不了好成果。只有树立为人民做
                摆正这个“总开关”,作品的优秀与平庸、思想的先                         学问的理想,走出象牙塔,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

                进与落后,都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选择。                           去,到生活中去,下功夫深思细研,不断从感性认识
                脱离了人民,就必然被人民所“脱离”,创作出来的                         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找到真问题,懂得群众的所
                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作品就不会有吸引力、感                          思所想,拿出解决问题、解答疑惑的思路办法,形成
                染力、影响力,也就丧失了生命力。                                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
                   “我是谁?我是我们祖国无边无际海洋里的

                一粒小小的水滴,我只有和我13亿兄弟姐妹一起                                      精品是怎样“炼”成的
                汹涌澎湃,才会深远浩瀚”,“如果我硬要轻视或蹦
                离我 13 亿海水兄弟姐妹,那么,我不是瞬间被蒸                            一个国家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的成就,最

                发得无影无踪,就将会因干涸而中止生命。”作家                          根本的是要体现在作品的水准上,体现在精品力
                柯岩曾经深情回忆,自己由一个小知识分子成长                           作的数量、质量上。
                为人民作家,这一过程实质上就是懂得了“我是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讲话中再次鲜明强调,
                谁”、悟出了“为了谁”的道理。                                 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指出,“没有优秀作品,其

                    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创作、为人民                        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
                立言?                                             过眼烟云”。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以号脉诊病为喻,生                             什么是精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真正的精

                动深刻地阐明了文化文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接                           品力作,是深入人民精神世界,能够触及人的灵
                地气的真谛。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到群众中去、                          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好作品、大作品铸就了
                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是一个号脉的过程。号                           人类的文化高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
                脉必须直面对象,打打电话发发邮件不行,搞“悬                          古希腊时期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发展如此重要,以

                丝诊脉”那一套也不行。只有深入实地,进入现                           至于人类“每一次新的飞跃都须回顾这一时期,并
                场,面对面、心贴心,把脉号清楚了,才能心里透亮                         被它重新点燃”,最根本的,正是因为这些时期有
                透亮的,知道社会肌体怎么样,这个病是什么病,                          大量永恒经典喷涌而出、千古流传。
                该怎么对症下药。                                            精品应该怎样“炼”成?习近平总书记从创作

                    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创作方                        主体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分析,提出

                共产党人·2019·9                                                                                11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